對瀟瀟暮雨灑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漸霜風淒緊,關河冷落,殘照當樓。是處紅衰翠減,苒苒物華休。唯有長江水,無語東流。

不忍登高臨遠,望故鄉渺邈,歸思難收。歎年來蹤跡,何事苦淹留?想佳人,妝樓顒望,誤幾回,天際識歸舟。爭知我,倚闌干處,正恁凝愁。

這是柳永的代表做《八聲甘州》,讀此詞總喜歡柳永的詞寫的蒼涼而蕭瑟,然而後半闕卻寫的旑旎纏綿,從眼前的景轉到以往的情,景情交融。

柳永是福建人,原名三變,有人稱為柳三變,因做過屯田員外郎,所以又稱為柳屯田,柳永是宋景祐元年的進士,因生性豪放不羈,有人舉薦其才,因曾填詞“忍把浮名,換了淺斟低唱!”宋仁宗問:「非要填詞柳三變?」舉薦的人回答:「是的」仁宗說:「何要浮名,且去填詞」,所以,柳永只能奉旨填詞,不得意於仕途,更加縱情聲色,把功名利祿都付與淺斟低唱,死後甚至無以為殮,由煙花歌女集資葬於襄陽的花山,以後,襄陽仕女每每清明時節紛紛出成弔祭,稱為「弔柳會」。

柳永半生漂泊,寫羈旅行役之情最為感人,他的「雨霖鈴」,更是讓我引領我進入詞曲的世界,

寒蟬淒切,對長亭晚,驟雨初歇。都門帳飲無緒,留戀處,蘭舟催發。執手相看淚眼,竟無語凝噎。念去去、千里煙波,暮靄沈沈楚天闊。
多情自古傷離別,更那堪、冷落清秋節。今宵酒醒何處?楊柳岸、曉風殘月。此去經年,應是良辰好景虛設。便縱有、千種風情,更與何人說!”

柳永的《雨霖鈴》全篇不用比興,純為賦體。柳永演小令、中調為慢調,是在鋪敘上著力。《雨霖鈴》主要分為兩部分:上片敘別情別景,下片設想別後相思。該詞以“蟬聲淒切”起興,鋪敘了分手時難捨難分的情景,以“千里煙波,暮靄沈沈楚天闊”的景物描寫,來蕩開情思,結束分別場面。下片寫設想的別後情景,傷別清秋,遞進而增傷感,設想“酒醒何處”,卻以“楊柳岸、曉風殘月”的實景來寫,遙接“都門帳飲”的意脈,接著轉而言情。

此詞為當時的文人士大夫所鄙,傳說,當時的侍郎劉季高在相國寺做佛事,閒談中痛斥柳詞,一位老和尚一聲不響,便拿紙筆,走到劉季高前面說:「柳詞既然不好,您老且做一首看看。」劉季高無言以對。世事間多是眼高手低,文學批評也是如此。至少我讀柳永的詞感受到了柳永迴腸盪氣真情,同時也感受到了柳永一生的失意與無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