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讀書亂記 (1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今晚讀晚明張岱「西湖夢尋」中讀到他寫到「湖心亭」:

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。大雪三日,湖中人鳥聲俱絕。是日更定矣,余拏一小舟,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奇風歲月.jpg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秋的夜,明月皎潔,當多數人在中秋夜享受著烤肉,我在中秋深夜中讀著晚清詩人黃遵憲的《黃遵憲詩選》,尤其讀《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》,即景抒情,奇境獨辟,在當時能以廣闊的眼界和胸襟消融了向來旅客所慣有的孤獨情緒,也是近代社會生活巨大變化的反映。《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》其中部分詩句「我隨船去月隨身,月不離我情倍親。汪洋東海不知幾萬里,今夕之夕惟我與爾對影成三人。擧頭西指雲深處,下有人家億萬戶;幾家兒女怨別離,幾處樓臺作歌舞。悲歡離合雖不同,四億萬眾同秋中。」頗有「月雸彎彎照九州」之意。

黃遵憲(1848—1905)字公度,廣東嘉應州人。他出身于由商人致富的官僚家庭。從一八七六年(光緒二年)中式順天鄉試舉人,旋為駐日本使館參贊,到一八九四年為新加坡總領事,先後在國外十六七年。在長期的外交活動中,他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、文化和科學文明所吸引,思想和創作都起了深刻的變化。最初他認為中國再不能閉關自守,應瞭解並學習日本的變法維新,這就是他著作《日本國志》和《日本雜事詩》的由來。後來他任美國舊金山總領事,看穿了美國選舉總統所謂“民主”的醜劇,作《紀事》,給以有力的嘲笑和批判。但他不可能認識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,在任駐英國使館參贊時,卻又羡慕英國資產階級的“民主”,並終於樹立了“守漸進主義,以立憲為歸宿”的改良主義政治思想。從新嘉坡回國後,他在上海參加了以康、梁為首的“強學會”,創辦《時務報,提倡變法。戊戌政變後,遂隱居鄉里,以詩人終。他是一個外交家和改良派的積極活動家,也是一個努力向西方尋求真理,企圖改革腐朽內政,挽救民族危機的愛國者和詩人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越是貧濟荒涼的不毛之地,越能孕育出璀璨的生命之光。

山崎豐子的中文版《不毛地帶》的下集終於由皇冠出版社於今年六月份出版,購買書時曾稍為猶豫了一下,畢竟上中下三冊,每本皆多達六百多頁,是需要花點時間去閱讀消化。但想想《不毛地帶》在日本的文庫是高達5冊,高達六千頁的巨作,過去一直以未能有中文版無法閱讀而覺得遺憾,便毅然決然的對自己說,山崎奶奶,我來了!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27 Tue 2010 00:31
  • 書籤

年少讀著書時,彷彿談戀愛似的,分不清輕與重;懂與不懂,了解不了解,只要用點心讀過,在後來的時光中,即使有人談到了書名,也會怦然心動。

「很久沒有感覺到夏天的香氣了。海潮的香、遠處的汽笛,女孩子肌膚的觸覺、潤絲精的檸檬香、黃昏的風、淡淡的希望、夏天的夢。但是這些簡直就像沒對準的描圖紙一樣,一切的一切都跟回不來的過去,一點一點的錯開。」這是村上春樹在〈聽風的歌〉中寫下的句子,這是過去年少時,也曾讓我怦然心動的書,或許曾被我遺忘過,但在分別經年重讀時,彷彿喝一杯擱過頭的隔夜茶,有一種艱澀難以言明的憂傷,彷彿山谷中經過很久才傳回的回音,經過曲折跋涉,這麼久了,才在心頭裡迴盪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華梵大學周春塘教授在《生活的智慧》一書中的一篇〈試問捲簾人〉中對於李清照的如夢令,作了超越經驗的闡述,摘錄如下:

昨夜風疏雨驟,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普魯斯特的〈追憶似水年華〉七大本,占據在我的書架上,已經有好幾年的光景,幾年前讀完了第一卷〈在斯萬家那邊〉,我的進度便一直停留在第二卷〈在少女們身旁〉,購買書時總以為自己的毅力是足夠的,慢慢閱讀總是能消化完的,但即使經常閱讀的我,仍覺得的有些的冗長,長的超出了我閱讀的界線。就如同普魯斯特的弟弟羅貝爾所言:「真是可惜,人們要不是得了重病,或摔斷了腿,哪有機會好好讀〈追憶似水年華〉?」

雖然普魯斯特經常以長篇式的的描述某個經驗,但經常的描述或隱喻方式卻讓人著迷,例如普魯斯特以暗喻的方式來描述觀月的經驗:「有時,午後的天空悄悄升起一輪白月,像一朵小小的雲,若隱若現,並不張揚,又像一個暫不登場的女演員,衣著簡樸的走向前,來到舞台觀看同伴的演出,他側身於背景之中,不希望惹人注目。」這是多麼美妙的描述方式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出國時,我將村上春樹的「1Q84」帶在身上,讓自己在片刻之餘能讀著。讀村上的小說,經常的不是只讀著他的故事劇情,在小說劇情的意義或秩序外,我總漫遊於架構外的某段低潮、白描、物或事的擺置,我總在這些看出某部分的趣味,或是看到作者踽踽獨行的背影,聽見某些的輕聲細語,或者是自己的完全遊蕩。

那些,彷彿一切都盡在預料中的陌生人,我走進白花花的陽光或是黑沉沉的深夜,日日更新的記憶,什麼該記得,什麼該忘掉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避諱」是中國古代極為特別的習慣,讀古書時,若一不小心,就很容易被誤導。最為人所熟知的例子,大概就是高中國文教材中,唐代魏徵《諫太宗十思疏》裡以「人」代「民」(避太宗李世民之諱)的現象了。知道的人,當然會發出會心的微笑,但不知道的人,恐怕就算是想破了頭,大概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。

陳新會先生所著《史諱舉例》,是讀史者必備的工具書之一。雖然陳先生並沒有網羅古今文獻的避諱資料,但其中所提出的諸種原則與現象,已讓我覺得受益無窮,也因此稍微思索了一下關於「避諱」這個習慣背後所具有意義與功能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魯迅的小說裡魏連殳的來信:「忘記我吧!我已經『好』了!」

今年的秋天彷彿來的特早,早晨的陽光充滿著秋天的味道,為什麼連光線、樹影都是秋天季節裡的顏色、溫度與氣息。連吹來的風,吹來的風都是蕭瑟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余秋雨的文字很美,讀《文化苦旅》一書。以前看完時,內心總充滿悸動,總覺得掩卷嘆息一詞尚不足以描寫我當時的感受。

黃仁宇的書,特別是《萬曆十五年》一書,讓我對張居正、戚繼光等人的刻板印象完全改觀。卻也開啟了我閱讀明史,了解明朝典章制度的開始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遲來的春天,都三月了,社區中庭的緋寒櫻才兀自開的艷麗著,我在春光中當隻蠹蟲,一隻孤獨的蠹蟲獨自啃著舊書,這兩日重讀史景遷的《太平天國》、楊澤所編《魯迅小說集》、《魯迅散文集》,字字句句,似曾相識,卻又彷彿過去從沒有讀懂似的。

書架上的書,過個幾年我總是有機會會再重讀,有些過去不會留神注意的篇章或字句,重讀時有時卻一下子捕捉到我的情緒,有時過去曾經激動的、吶喊的篇章,如今翻著書頁,只有剩下懷疑的態度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《楚辭》屈原的〈哀郢〉略有所感記之。

過夏首而西浮兮,顧龍門而不見。心嬋媛而傷懷兮,眇不知其所蹠;順風波以從流兮,焉洋洋而為客。凌陽侯之氾濫兮,忽翱翔之焉薄!心絓結而不解兮,思蹇產而不釋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終於讀完過去曾由梅莉史翠普、妮可基嫚、茱莉安摩爾主演的電影《時時刻刻》的原著。康寧漢的這部小說《時時刻刻》和與女作家維吉尼亞.吳爾芙及其作品《戴洛維夫人》有著不可分開的密切關係。

《時時刻刻》的語言是很燦爛優美的,即使透過翻譯也能感受到;而且,也是很感官式的。為了配合內容的基調,陰鬱的氛圍為三位主要人物鋪設了「合理」的環境。當一切事物都變得失去意義時,生命在時間流裡變得分秒難熬,於是許多事物對他們而言都失去內在與功能的意義,剩的只是外在形式的軀殼;世界只是由形狀和顏色構成的而已,因為內在的意義已不重要了。《時時刻刻》中許多對物質的描寫多著重在顏色、光暗、形狀、成份等印象主義式的陳述,也是反映這種心態。

敏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